案款发还从3分钟缩短到20秒……北京高院发布第三届司法改革“微创新”案例******
光明网讯(记者孙满桃)制定全国首个《中小微企业快速重整工作办法(试行)》,挽救中小微企业40家,引入投资近50亿元,妥善安置职工1200余人;“一键立案”、二维码交纳执行案款、一键智能发还案款……这些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微创新,汇聚在一起却带来了大变革。1月11日,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,向社会通报21个北京法院2022年度司法改革“微创新”案例。
据北京高院党组成员、副院长孙玲玲介绍,2022年北京法院持续深化司法改革,各项改革举措蹄疾步稳、积厚成势。“此次评选出的案例具有首都特色、体现基层智慧、破解改革难题,是北京法院司法改革创新工作的重要展示窗口。”孙玲玲说。
记者注意到,部分“微创新”案例还充分体现北京法院加强诉源治理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。北京高院构建12368“一号响应”诉源治理机制,深度融入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,精准对接各类诉源治理主体在办理12345群众诉求和开展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过程中提出的司法需求,北京全市法院通过12368热线主渠道响应诉源治理类司法需求2701个,满意度达100%;健全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,将司法确认、小额诉讼、扩大独任制适用等改革任务融入“多元调解+速裁”,60%以上的一审民商事案件在诉讼前端得到解决。西城法院建立“1+15”街道联络员与法院专门团队对接机制,确认调解协议案件有效率达100%。
同时,强化服务保障和司法为民职能,满足人民群众对创新发展和利民便民的司法新需求。北京一中院构建“1+2+3”多元破产挽救体系,挽救中小微企业40家,引入投资近50亿元,妥善安置职工1200余人。北京四中院加强北京国际商事法庭建设,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多元解纷示范机制,北京国际商事法庭运行以来,为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位中外当事人化解超过160亿元的商事纠纷。北京丰台法院探索建立“一窗通办”服务窗口,机制启用以来,累计接待群众10022人次,为群众办理三项以上事务851人次、两项以上事务3594人次,平均办理时长5分钟。通州法院将诉讼服务和速裁工作下沉人民法庭,为辖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一站式诉讼服务。加强对特殊群体的保护,创建涉未成年人民事社会调查观护工作模式被引入相关国家标准。朝阳法院加强对老年人群体的司法保护,打造审理涉老年人权益保障案件的专门法庭。
在推进智慧法院和互联网司法建设方面,北京法院不断回应网络数字时代人民群众的司法新需求。北京高院制定《北京法院电子卷宗同步生成操作规程》《北京法院电子诉讼档案管理规范(试行)》,统一电子卷宗生成标准和工作要求,全市法院电子上诉移转自然时长较纸质模式节省超过20%。互联网法院开发自动抓取录入案款发还信息功能,实现一键智能发还案款,每笔案款发还从三分钟缩短到20秒,案款收发全年平均时长仅3.11天。
普京:提高国防能力 继续实施大规模社会经济规划******
中新社莫斯科1月11日电 (记者 田冰)俄罗斯总统普京11日在政府工作会议上表示,2023年俄罗斯将解决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保障的所有问题,同时继续实施大规模社会经济规划。
据克里姆林宫网站消息,普京当天以视频方式主持召开2023年首次政府成员工作会议,对去年政府工作作出积极评价。他强调,俄罗斯要确保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,提高国防能力。俄罗斯将解决与特别军事行动参与武装力量保障相关的所有问题,同时将继续实施大规模社会经济规划和计划,以提升民众福祉,彰显俄罗斯巨大发展潜力,拓展俄罗斯对外联系。在此方面,俄罗斯拥有充足的资源。俄罗斯需要不顾外部压力和威胁,在不久的将来绝对实现与主权、独立发展相关的目标。
普京再次强调2023年政府工作的六个主要领域。主要包括扩大对外经济联系和兴建新的物流走廊;在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,以及住房和公共服务领域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;提高俄经济技术能力,刺激新行业发展开放,增加就业机会;加强国家金融主权,是扩大在高科技公司、工业、农业和其他领域投资的首要条件;制定经济政策措施,促进民众实际薪资和收入增长,加大对有子女家庭的社会支持力度,确保进一步减少贫困和不平等;关注解决人口领域的尖锐问题,提供和改善医疗卫生保健,提高人口出生率。
此外,普京在会上表示,去年俄罗斯的金融、银行系统以及经济状况整体保持稳定,并在积极发展,这一势头在2023年将继续得到保持。(完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